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学名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鳞翅目,螟蛾科。又名桃斑螟,俗称桃蛀心虫、桃蛀野螟。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南缘,东接前苏联东境、朝鲜北境,西面自山西、陕西西斜至宁夏、甘肃后,折入四川、云南、西藏。 

寄主 高粱、玉米、粟、向日葵、蓖麻、姜、棉花、桃、柿、核桃、板栗、无花果、松树等。近年在一些省区为害高粱、杂交油用葵花、玉米较重,应引起重视。

 

 

为害特点 为害高粱时成虫把卵单产在吐穗扬花的高梁穗上,一穗产卵3—5粒,初孵幼虫蛀入高粱幼嫩籽粒内,用粪便或食物残渣把口封住,在其内蛀害,吃空一粒又转一粒直至三龄前。三龄后吐丝结网缀合小穗中间留有隧道,在里面穿行啃食籽粒,严重的把高粱粒蛀食一空。此外还可蛀秆,为害情况参见玉米螟。为害玉米时,主要蛀食雌穗,也可蛀茎,受害株率达30%—80%,在四川宜宾从秋玉米抽雄至蜡熟阶段把卵产在雄穗、雌穗、叶鞘合缝处或叶耳正反面,百株卵量高达1729粒。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mm,翅展22—25mm,黄至橙黄色,体、翅表面具许多黑斑点似豹纹:胸背有7个;腹背第l和3—6节各有3个横列,第7节有时只有1

个,第2、8节无黑点,前翅25—28个,后翅15—16个,雄第9节末端黑色,雌不明显。卵椭圆形,长0.6mm,宽0.4mm,表面粗糙布细微圆点,初乳白渐变桔黄、红褐色。幼虫体长22mm,体色多变,有淡褐、浅灰、浅灰兰、暗红等色,腹面多为淡绿色。头暗褐,前胸盾片褐色,臀板灰褐,各体节毛片明显,灰褐至黑褐色,背面的毛片较大,第l一8腹节气门以上各具6个,成2横列,前4后2。气门椭圆形,围气门片黑褐色突起。腹足趾钩不规则的3序环。蛹长13mm,初淡黄绿后变褐色,臀棘细长,末端有曲刺6根。茧长椭圆形,灰白色。

生活习性 辽宁年生1-2代,河北、山东、陕西3代,河南4代,长江流域4—5代,均以老熟幼虫在玉米、向日葵、蓖麻等残株内结茧越冬。在河南一代幼虫于5月下旬—6月下旬先在桃树上为害,2—3代幼虫在桃树和高粱上都能为害。第4代则在夏播高梁和向日葵上为害,以4代幼虫越冬,翌年越冬幼虫于4月初化蛹,4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4月底—5月下旬羽化,越冬代成虫把卵产在桃树上。6月中旬—6月下旬一代幼虫化蛹,一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二代卵盛期跟着出现,这时春播高粱抽穗扬花,7月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盛期。二代羽化盛期在8月上、中旬,这时春高粱近成熟,晚播春高梁和早播夏高粱正抽穗扬花,成虫集中在这些高梁上产卵,第3代卵于7月底8月初孵化,8月中、下旬进入3代幼虫为害盛期。8月底3代成虫出现,9月上中旬进入盛期,这时高粱和桃果已采收,成虫把卵产在晚夏高粱和晚熟向日葵上,9月中旬—10月上旬进入4代幼虫发生为害期,10月中、下旬气温下降则以4代幼虫越冬。在河南一代卵期8天,2代4.5天,3代4.2天,越冬代6天;1代幼虫历期19.8天,2代13.7天,3代13.2天,越冬代208天,幼虫共5龄;1代蛹期8.8天,2代8.3天,3代8.7天,越冬代19.4天;一代成虫寿命7.3天,2代7.2天,3代7.6天,越冬代10.7天。成虫羽化后白天潜伏在高粱田经补充营养才产卵,把卵产在吐穗扬花的高粱上,卵单产,每雌可产卵169粒,初孵幼虫蛀入幼嫩籽粒中,堵住蛀孔在粒中蛀害,蛀空后再转一粒,3龄后则吐丝结网缀合小穗,在隧道中穿行为害,严重的把整穗籽粒蛀空。幼虫者熟后在穗中或叶腋、叶鞘、枯叶处及高粱、玉米、向日葵秸秆中越冬。雨多年份发生重。天敌有黄眶离缘姬蜂、广大腿小蜂。

防治方法 (1)冬前高粱、玉米要脱空粒,并及时处理高粱、玉米、向日葵等寄主的秸秆、穗轴及向日葵盘。(2)在产卵盛期喷洒50%磷胺水可溶剂1000—2000倍液。(3)提倡喷洒苏云金杆菌75一150倍液或青虫菌液100—200倍液。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