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玉米疯顶病qrcode

分类:

病害

应用作物:

禾谷类作物----  玉米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英文名  Corn crazy
异名  玉米指疫霉病
简介  玉米疯顶病 又称为玉米指疫霉病。具有毁灭性的一种玉米的重要病害。发病后雌雄穗变异、畸形、徒长,果穗不结实等症状,田间病株率相当于产量损失率,因此对玉米生产影 响极大。轻病田病株率为3%~10%,重病田达60%以上。宁夏、甘肃、新疆、四川、河北、北京、江苏、山西、山东、台湾等局部地区发生。

为害症状
[为 害症状]土壤传播的系统侵染性病害,病菌侵染胚芽导致系统发病。疯顶病症状类型繁多,这与病菌侵染时间及在植株上定殖程度有关,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 同田块的主要症状也不尽相同。(1) 苗期。苗期症状不明显,抽雄后症状明显。表现植株矮缩,节间缩短,叶片浓绿、变厚;分蘖增多,一般3~5个,多者达10个;叶色浅绿,心叶黄化,上部叶片 扭曲、皱缩或卷成筒状,心叶不展,重者枯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 (2) 成株期。抽雄后表现雄穗叶化,局部雄穗异常增生,畸形生长,小花转变为变态小叶;小叶叶柄较长,簇生,使雄穗呈头状;雄穗上部正常,下部大量增生呈团状绣 球,不能产生正常雄花;雌穗(果穗)受侵染后,粗长,不抽花丝,苞叶尖端变态为小叶并呈45度角丛生;严重时,雌穗内部全为苞叶;穗轴呈多茎节状伸长,不 结实;发病较轻的雌穗可产生少量秕瘦的种子;植株不抽雄,上部叶呈对生,有的心叶紧卷,严重扭曲成不规则团状或牛尾巴状;病株疯长,头重脚轻,易倒伏、折 断。雌雄穗症状同株发生的病株,在田间较常见,这是玉米疯顶病的典型症状。部分病株表现为雌穗感病雄穗正常或雄穗感病雌穗正常。 [侵染]玉米疯顶病是土壤传播、系统侵染的病害。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田间病株杂草也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之一,病株种子带菌,可以远距离 传播病原,成为新病区的初侵染源。玉米播种后,在饱和湿度的土壤中,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萌发侵入寄主,玉米芽期是适宜的侵染时期, 病原菌通过玉米幼芽鞘侵入导致发病。因此保护幼芽期是防治的关键。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 Thirum.,Shaw & Naras.。属鞭毛菌亚门。(1)形态。①菌丝体在禾本科植物寄主细胞间隙生长,产生大小(3.5~4)?m×3.5?m的吸器进入寄主细胞内,但一般 不易见到。玉米拔节前,在病叶组织中可见无隔菌丝体,分布在维管束两侧,玉米抽雄后,病组织中很少见到菌丝体。②孢子囊梗短,单生,少数有分枝,长 4.8~30?m,从寄主气孔伸出,顶端着生孢子囊。③孢子囊椭圆形、倒卵形、洋梨形、柠檬形,有紫褐色或淡黄色乳突,大量形成时在寄主表面形成霜状霉 层。田间很少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但将玉米病叶漂浮或部分浸在水中可诱发产生孢子囊。④游动孢子无色,半球呈肾形,双鞭毛。藏卵器和卵孢子位于寄主维管束 及叶肉组织中,外有数个无色细胞包围,不易散出。⑤藏卵器球形或椭圆形,壁表面不太光滑,淡黄褐色至茶褐色,大小 (27~83)?m×(27~75)?m,壁厚3~5?m。⑥卵孢子淡黄色至淡褐色,球形、椭圆形,壁平滑,几乎充满藏卵器,直径 39.8~52.9?m,平均51.2?m,壁厚约7.2?m,在病叶组织中(多集中在叶脉两侧)大量形成,萌发产生孢子囊。雄器侧生,淡黄至黄 色,1~3个,(17.5~66.5)?m×(5~29?m。 (2)特性。在叶面上形成孢子适温为24~28℃,孢子发芽适温12~16℃。

发生因素
[发 生规律]一种系统侵染的土壤传播病害。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湿度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玉米苗期淹水是疯顶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当田间有病原菌存 在时,播种后至3~4叶期,雨水过多或因灌溉而造成田间积水达一定时间则会诱使该病害严重发生。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或积水田发病都较严重;地势较高,排 水良好,土壤湿度较低的田块,一般发病较轻。温度是该病害发生的另外1个重要因素,低温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①种子抗病品种,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②实行大面积轮作,减少病原积累。③病区在玉米3叶期以后浇水,有利于控制病害。④地势低洼地防止大水 漫灌,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能减轻发病。⑤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销毁,可减轻此病为害。(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90%乙磷 铝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