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学名 Thaia rebiginosa Kuoh过去误为置Eryfhroneura subrufa(Motsulsky)属同翅目,叶蝉科。分布在黄河以南,四川西昌以东。云南、贵州、四川局部山区和陕西汉中受害重。

寄主 水稻、小麦、大麦、甘蔗、英白、玉米、油菜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叶片初现零星小白点,后连成点状条斑,或白色条斑最终变为褐色,影响生长发育和千粒重。

形态特征 雌虫体长3.5—3.7mm,雄虫稍小。头部、胸部、腹部橙黄色。头部前缘两侧各具1半月形白斑。前胸背板中央具1浅灰黄色菱形斑,斑的两侧各具小白点1个。前翅灰白色,半透明,具虹彩闪光;后翅浅橙色,透明度较前翅高。卵长0.65mm,近瓶形,略弯曲,一端尖,另一端钝圆,乳白色。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体长2.4—3.2mm,浅黄绿色,体上刚毛明显。

生活习性 浙江、安徽、湖南年生3代,再往南年生3—6代。以成虫在麦田、绿肥田及避风向阳的杂草上越冬。翌

春,越冬成虫先在麦田为害,当早稻出苗后,即迁入为害、繁殖,后向早稻本田或晚稻田上扩展,晚稻进入收获季节,该虫又迁飞到越冬寄主上。成虫活泼善飞,受惊扰时横行躲避或飞至别处,若虫跳跃能力差,受惊时斜着走或横行。气温低于1℃,成虫多潜伏在土缝里或植株基部,高于2℃开始活动。均温21—23℃卵历期15—16天,一、二代若虫历期17—21天,三代33—40天。成虫寿命20—30天,越冬代为194天。喜在上午羽化,在植株上部叶片取食,有较强趋嫩绿性和趋光性,多在白天把卵产在稻叶主脉的空腔内,分蘖期产在稻株基部第一、二叶片,抽穗期以第三叶为主,每处着卵1—3粒,个别5粒。越冬代每雌产卵45—60粒,一代55—60粒,二代30粒。气温低于20℃,相对湿度85%-90%若虫死亡多,寿命短,产卵量下降。生产上5、6月雨水多,8、9月气温偏高,且有一定降雨量,可能大发生。稻麦两熟和双季稻混栽区,二季晚稻受害重,晚熟中稻居次。早播、早插秧的水稻一般在前期易受害,偏施氮肥,稻苗生长旺盛的虫口数量多,受害重。天敌主要有蜜蜂、捻翅虫、异色瓢虫、多种蜘蛛等。


防治方法
(1)早稻、晚稻的秧田,应在拔秧前5天喷药,对压低后期虫口数量有明显效果。(2)本田的防治应根据虫情适时进行,用药种类和用量参见黑尾叶蝉。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