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首页 / 文章详情

独家 | 2020 年全球农业投入品行业并购观察与企业战略评析

来自话题:#本站观察员
2021-02-05
qrcode

在新冠病毒疫情流行的大背景下,2020年农业投入品行业的企业并购虽然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从交易的数量上来看并未遭受很大打击。据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包括作物保护、作物营养、种子及性状以及精准农业等领域在内的企业并购交易约为60起,与2019年的80起交易相比,略有下降。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信贷紧缩,收购与被收购主体之间的面谈受阻,交易估值的变化,尽职调查被延期或者终止,公司业务内向聚焦等战略方面的调整等因素是造成交易数量减少的原因。


尽管如此,去年行业里还是实现了数量可观的并购交易。这些交易大多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就在进行或已完成了尽职调查,保证了交易的顺利达成。虽然2020年没有百亿美元级别的大型交易,也没有对行业造成洗牌级别的并购案例,但一些因并购而凸显出来的行业新趋势依然成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对其中两个最受关注的趋势进行了解读。


欢迎对此话题感兴趣的读者联系,交流!christina@agropages.com


生物刺激素领域的并购一触即发 将改变作物保护及营养市场的游戏规则


2020年10月,两起备受关注的对生物刺激素企业的大型收购引起了行业的热烈讨论,主流的观点是认为行业内大规模收购生物制品公司的序幕已经拉开,生物制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当然,对上述观点也不乏有质疑的声音,质疑的点主要集中在与上一轮(主要指2012年前后)行业内对生物农药企业大规模收购的对比。那么这两轮对生物制品公司的收购究竟有哪些类似特点和不同之处呢?对生物刺激素类生物制品企业的收购究竟是大势所趋,顺应潮流,亦或最后仅沦为给大型企业的业务布局锦上添花之用?

 

生物并购图中文.jpg

图一:2020年农业生物制品领域的并购交易

来源: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2020年针对生物制品企业的收购案例。2020年10月初,两家大型跨国农化企业美国先锋公司(American Vanguard Corporation)和先正达集团先后宣布收购全球领先的生物制品公司:阿坤纳斯和瓦拉格罗。两起交易均未透漏交易金额。阿坤纳斯是美国一家集专有技术,内部制造和全球分销能力于一身的生物类作物投入品供应商,主要业务涵盖生物刺激素和作物营养产品,公司拥有超过10年的历史,据可以查到的数据,2016年该公司的年收入在700万美元左右。瓦拉格罗是一家意大利公司,拥有40余年的历史,以生物刺激素和特种肥料业务在生物制品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19年销售额约为1.75亿美元,十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0%。


我们再把时间调到2012年,那一年行业出现了集中对生物农药公司的收购,比较典型的跨国公司收购案包括: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以4.25亿美元价格收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graQuest;巴斯夫以10.2亿美元收购Becker Underwood公司;先正达以1.13亿美元收购Pasteuria生物科学公司。


这两轮对生物制品公司的收购有如下相似之处:


一、并购时机都与行业发展的大背景相关


大环境中文.jpg从消费者层面看,公众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愈发关注。化学农药的经年使用及其带来的环境及健康方面的负面影响让公众对化学农药产生了很大的偏见和抵触情绪,同时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更为深入和具体。


从监管层面来看,全球范围内对化学农药的监管更加严格,众多传统农药被禁用淘汰。


从作物种植层面看,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越来越严重的抗性问题,加上可用产品频繁淘汰,农民可用的产品越来越少。


从贸易层面看,向欧美等高端市场出口食品的农残门槛越来越高,更不用说农残可以被利用做贸易壁垒。其实可以看出以上几点互为因果,互相牵制,并共同推动着作物种植方式和消费者习惯的演变。


二、两个细分领域都在经历快速增长,且前景可期


根据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的市值约为13亿美元,此前的年增长率在15%左右。而2001~2016年,传统作物保护市场的增长率仅为3.8%。2011年之后,生物农药市场依旧维持了12~13%的高速增长,到2019年市值达到44亿美元。


再看生物刺激素行业,该行业的兴起大概在十年前,近五年经历着快速发展。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2017年全球生物刺激素市场的市值为20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市值将达到32.9亿美元,几乎翻倍。2015年至2020年,该行业保持着约13%的高增长率。


单从增长的数据看,这两个行业都具有吸引资本的实力。但从市值来看,生物农药占全球农药市场的比重不足5%,且未完全摆脱掉对其效果“过誉”的质疑。以上两点可能也会是生物刺激素行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开的话题。


三、并购契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


从上述第一点可以了解到,消费者需求和监管环境是一直在动态发展的,因此行业里的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自身的战略去迎合这种变化。其实在2012年之前的十几年里,跨国公司就曾尝试进入生物领域,那时是Bt(苏云金芽孢杆菌)产品称霸的时代,各大公司都曾涉足Bt业务,但也都很快退出市场。原因是,虽然这些产品被证明通常是有效的,但它们并不总像跨国公司希望的那样有效。此外,由于当时的监管没有那么严格,所以农民对采用生物农药的热情不高。


2012年那一波的并购潮让企业对生物领域重新燃起了兴趣。美国生物农药公司Marrone Bio Innovations的前CEO在当年接受AgroPages访谈时提到:“新一代”生物农药超越了Bt,被证明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这些新的生物农药成为化学防治可行的选择和补充,被证明在许多情况下和化学农药一样有效。这也是跨国公司选择再次尝试布局该领域的原因。


然而八年过去了,上一轮收购的生物农药公司在跨国公司的业务发展中贡献了多少价值一直存在争议。生物农药产品本身的功效,性价比也受到质疑。


在这期间,行业内还发生了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兼并重组,因此鲜有针对生物公司的大型收购。如今公司并购后的内部整合逐渐完成,行业发展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跨国公司再次出手,探索生物领域新的可能性。


这两轮对生物制品公司的收购又有如下不同之处:


一、生物农药和生物刺激素两者性质的不同,让作物种植的理念发生巨大转变


在阐述这一点之前,让我们先从一张图片来了解生物制品行业涵盖的领域。简单来说,生物农药主要负责解决的是作物受到的生物胁迫(病虫草害等),而生物刺激素主要是缓解作物因非生物胁迫因素(如干旱、极端温度、盐害和重金属等)导致的损失。举个通俗的例子,生物农药就像医生给你开的抗生素,解决的是导致你生病的病原体,而生物刺激素是医生给你开的维生素,用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到未出现问题先提高作物抵抗问题的能力,是农业领域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反映了作物种植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

 

结构图中文.jpg

图二:农业生物制品行业分类

来源:DunhamTrimmer


二、行业发展的大背景已然不同


8年前跨国公司对生物农药企业的收购是对创新产品的追逐,对公司发展的前瞻性布局,也顺应了农民种植需求的变化,消费者习惯的转变。2020年这一轮对生物刺激素公司的收购也离不开这些基本的驱动因素,但是每一个因素在这几年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近些年活跃于农化企业并购领域的咨询专家CS Liew提到:这两轮并购有很大的不同,前一轮并购发生时,整个行业对生物农药需求走向的研究不够明朗,对生物农药本身的了解和研究不足,监管也不清晰,因此对这类公司的收购并不多。而到了2020年,欧盟,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考虑禁用越来越多的化学农药,这使得作物保护公司又燃起了对生物产品的热情。


Consumers-care-more-about-ingredients-than-brand-Survey_wrbm_large.jpg此外,对生物产品和生物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受到消费者偏好的驱动,消费者在逐渐颠覆“只有化学农药可以防治病虫害”的传统认知。不仅如此,消费者对摆上餐桌的食物的来源,农残,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处理流程的可溯源性更加关注,这促使种植者,农业投入品制造商,食品加工商,分销商将部分注意力从关注食品的成分声明,农残控制转移到为生产实践和供应链增加透明度上。


对于生产农业投入品的公司来说,公众教育和舆论导向一直是产品能否顺利推向市场的核心问题。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加上化学产品遭受的偏见可能对这些公司在生物产品的公众教育方面更为有利。而公众对生物制品的良好印象又有助于创造积极的监管环境。


从种植者层面来看,有限的耕地资源,高昂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农产品农残的限制等因素让他们不得不采用更先进的种植管理理念,最大化其投资回报率,因此对生物制品的接纳度开始变高。


另外,随着学科的发展,近两年关于生物刺激素产品的已发表的研究数量迅速增加,科学会议也越来越多,法律框架和相关立法也在不断发展。综上所述,与行业发展大背景有关的因素的变化有助于生物制品行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进而促进行业的整合速度。


三、对跨国公司而言,收购两类企业的目的不尽相同


从上述第一点里关于生物制品行业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跨国公司不论是对生物农药公司的收购,还是对生物刺激素公司的收购其实都是在逐步布局生物制品领域,完善其业务板块,借助新业务的加入,达到与现有业务协同联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大目标相同的情况下,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两轮并购有哪些细节上的不同之处。


从2012年的收购交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跨国公司收购来的业务主要用于发展公司的一些高附加值业务,如蔬菜、水果等,其次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种子处理业务。这两点从跨国公司近些年推出的生物农药产品可以看出,针对高附加值作物和种子处理的产品居多。对于大田作物,种子处理是生物制品使用取得重大进展的领域。随着种子,特别是转基因种子成本的升高,种植者更加愿意加大在种子处理方面的投入,以确保作物能够有一个更加良好的开端。对于各种生物农药或各种应用领域而言,种子处理在全球都堪称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领域。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所有的种子可能都会采用生物产品进行处理。


其次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收购可以获得快速进入新型生物农药领域的门票。美国先锋公司告诉笔者,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属于直接竞争关系。因此我们推测,当初大公司纷纷收购生物农药公司也有快速吸纳竞争对手,缓和竞争压力的考虑。从另一方面看,8年前生物农药市场的市值大约只有13亿美元,但是市场由100多家中小企业分割,高度分散,许多公司往往只有一两种产品,不利于生物农药行业的壮大和规模化发展,而并购可以起到迅速提高市场集中度和扩大规模的作用。


再看2020年针对生物刺激素公司的收购,收购的主体都提到了,现阶段的收购目的是:通过管理抗药性、增强土壤健康、降低作物中的农残并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为种植者提供额外的产品与技术选择,从而有效且可持续地照料他们的作物。先正达公司表示,这次投资是公司承诺投入20亿美元,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农业可持续性的绿色增长计划的一部分,完全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美国先锋公司表示,除了在作物保护方面保持领先地位,未来还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对有助于改善土壤健康的生物营养投入品的参与。收购阿坤纳斯是实现该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发展战略的调整和优化,让跨国公司对未来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收购也更有针对性,且收购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比之前一轮也更容易预见。


另一方面,两次收购中被收购的主体也有不同,上一轮收购中的生物农药公司很多是研究型公司,跨国公司对他们的收购主要是加强公司的研发实力。而此轮收购的生物刺激素公司(如Valagro,Agrinos和Fertiláqua)都是在市场上已经活跃已久的企业,是集专有技术,内部制造和全球分销能力于一身的生物制品供应商。然而,随着行业需求的扩大,这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在发展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条件下,公司在产品研究,登记,市场和渠道协同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但是正像Idai Nature公司告诉笔者的一样,行业在不断扩张,仅靠企业自身的有机增长,就算取得再好的成绩也无法达到企业战略发展计划中确立的里程碑。因此靠收购取得的无机增长对实现渠道、市场和研究的协同增长非常重要。瓦拉格罗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Giuseppe Natale也在一次访谈中提到:“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规模不足以应对农业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我们加入先正达的决定将使瓦拉格罗长期保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被收购主体来说,获得大公司的资本加持和平台优势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益。此轮并购有双赢的意味。


未来趋势


趋势中文.jpg由先正达等跨国公司引领的对生物刺激素公司的收购未来可以带动行业内更多的相关交易。先正达生物业务全球负责人Corey Huck称,这轮对生物刺激素公司的收购改变了游戏规则。瓦拉格罗的Giuseppe Natale表示,先正达对瓦拉格罗的收购是未来几年该行业典型发展趋势的例子:目前的情况越来越多地为大型市场参与者主导的行业并购铺平了道路。大型企业拥有强大的运营和投资能力,使它们能够有效地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新挑战和农业科技业务的变化。


产业链上的纵向并购也许会继而发生。从跨国公司历史的并购路线可以看出,在以扩充业务领域和扩大销售区域为主的并购到达一定程度时,公司会开始考虑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提高公司在定价方面的话语权以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比奥齐姆中国区总经理陈乃琦在采访中告诉AgroPages,生物刺激素领域虽说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经历过农药肥料大纷争时代的企业都知道,原料资源和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奥齐姆在全球80多个国家都有开展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整合了全球资源,完成了对生物刺激素领域三大核心原料的把控:海藻、腐植酸、氨基酸。陈乃琦表示,有机的东西意味着有很多不稳定性,是多变的,不像无机的那么准,有机的产品要作为一个商业产品就必须稳定,就必须对原料端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证每一批次产品的品质。


商业投资的青睐和资本的引入将加快生物刺激素学科的快速发展。现代生物刺激素是利用高度多样化的生产工艺从高度多样化的原始原料中衍生而来的复杂混合物,因此有望具有广泛的可能的生物学活性和安全性。许多创新者和投资者都将生物刺激素的开发视为一种进行大规模发现新型生物衍生分子的途径。就像从各种生态系统对海洋生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探索中发现了新的药物,因此他们认为从广泛的原料中开发生物刺激素也蕴藏着重大的发现希望。


通过一些文献我们了解到,生物刺激素从作用机理、定义、分类到立法、监管目前都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例如,大多数生物来源的生物刺激素原料的成分会随着生产季节,物种,源生物的生理状态和生长条件而变化。虽然在市场销售中商家暗示了植物或微生物用于生产生物刺激素所经历的胁迫条件,导致了胁迫代谢产物和氨基酸的产生,从而对植物响应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在不了解生物刺激素功能成分的情况下,无法解释其组成随时间以及批次和商业来源之间的变化。


尽管关于生物刺激素的益处缺乏严格的证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产品的作用方式仍不确定,但毋容置疑的是,生物刺激素市场是巨大的并且正在迅速发展。


商业实体在生物刺激素相关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持续投资将成为这一领域获得新发现的关键驱动力。


农业投入品行业“航空母舰”从中国起航 中美欧在创新领域形成三足鼎立新格局


近期AgroPages进行了读者调研,评选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并购事件,先正达集团正式成立的事件获得了第二高的票数。


2020年6月,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新的全球农业科技与创新领导者 — 先正达集团正式成立。先正达集团汇集了总部位于瑞士的先正达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以色列的安道麦以及总部位于中国的中化集团旗下农业业务,充分融合各家公司的实力。综合旗下各业务单元业绩,先正达集团2019年预估销售额达230亿美元。辅一成立,先正达集团就成为全球植保市场领导者、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中国化肥市场领导者,并凭借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 (MAP) 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业服务提供商。

 

先正达集团中文.jpg

图三:先正达集团组织架构


先正达集团隶属于有国资背景的中国化工集团,而后者正在谋求与另一国资背景的企业——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的合并。有了两家中国化工企业巨头旗下农化资产的注入,及相应带来的国有资本的助力,先正达集团目前业务覆盖农药、化肥,种业和数字农业,成为农化行业里产业链布局最为完善的企业,是毋容置疑的农化界航母。


历史上,农业投入品行业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摇篮是欧美,中国虽然是农药大国,在农药原药和某些上游中间体的产量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但农药新分子的开发能力弱,缺乏高端的农药制剂产品,在终端市场没有自主品牌,在产业链上基本没有定价权,使得中国农药“大而不强”。重组后的先正达集团从中国港口再次起航,有望带领中国农化行业扭转之前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的局面,借助先正达集团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渠道及终端市场布局,引领中国农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来,以先正达集团为核心农化企业代表的中国,以拜耳、巴斯夫为代表的欧洲以及以科迪华、富美实为代表的美国将在农化产品的创制、数字化农业的布局以及终端市场的开拓等方面形成三足鼎立的新竞争格局。


欢迎对此话题感兴趣的读者联系,交流!christina@agropages.com


本文首刊于AgroPages世界农化网出版的《2020年度回顾》杂志,欢迎下载,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杂志展示2CN.jpg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